客服热线:0373-6766005
公司新闻 >> 返回 您当前所在位置:首页 > 新闻中心 > 公司新闻 > 正文

河南日报报道我公司领导赵运华事迹

更新时间:2014-05-29 13:20:00点击次数:2537次字号:T|T



    □本报记者马丙宇通讯员段永强文/图


   在太行山区,每到秋天,红灯笼般的柿子成了最亮丽的风景,惹得城里人直往山里钻。但这对于山里人来说却是心酸和无奈,由于柿子不宜贮藏,再加上深加工的方法有限,很多柿子都烂到了树下,无法成为山里人的财富。


   辉县市沙窑乡陵西村的赵运华对柿子情有独钟,通过7年的努力,他让辉县市太行山区的柿子变成了洞藏柿醋,并成功实现规模化生产。在赵运华的带动下,辉县的柿子价格也一路飙升,从原来无人问津到现在每斤卖8角钱。


   腾折 A


   “折腾。”提起自己的创业史,赵运华的记忆中最深刻的也就是这两个字


   2006年,赵运华在一篇报道上看到陕西有一位农民把苹果贮放在窑洞里,到过年时就能卖个好价格,因此逐渐发家致富。他知道,在自己的家乡也有一个山洞,这个山洞是豫晋S229省道改造时废弃的公路隧道,宽7.5米,高6米,长200多米。如果也学人家贮藏农产品,自己不也就成功了吗?


   很快,赵运华拿到这个山洞30年的使用权。当年7月,冬瓜开始上市,赵运华决定小试牛刀:购进13万斤冬瓜贮存到山洞,到春节前上市,价格最少翻番。虽说冬瓜当时便宜,但加上人工费和运费花了3万多元。可冬瓜放了不到一个月就开始变软流水,进而变质腐烂,所有的花费都打了水漂。


   “别人能贮存苹果,我也能。”看着贮存冬瓜“完败”,赵运华认为是贮存的农产品不对路,便开始在苹果上动脑筋。10月,他让亲戚到山西去收苹果,自己在家组织人装洞。


   一个月后,15万斤苹果进了山洞。存放40多天后,袋里的苹果“大汗淋淋”,多数苹果的一边都长了黑斑,他连一天也不敢延误,随即贱卖。这次,他又搭进去了近20万元。


   此后,存蒜薹、种蒜黄,也相继失败。如果说这些对赵运华来说都是小难的话,种食用菌的失败就算得上大灾了。


   山洞温度恒定,一个食用菌技术员告诉赵运华,这个山洞是种食用菌的理想场所,这让赵运华又看到了希望。


   这次,赵运华不顾家人的反对,把全部家底都赌了上去,借款80多万,一次性投入90万元。几十万个菌种袋分6层,装上菌架,满满地填了一洞。一个月,两个月,菌袋几乎全部霉变。食用菌专家来洞里一看,说,全扔了吧,没救了!


   至此,这个山洞让赵运华前后扔进了150万元,小康之家变成了大山里的特贫户。


   从来不迷信的赵运华请来风水先生,风水先生告诫他说,赶紧离开这个地方,不然别说破财,就连性命都得丢在这里。


   醋柿 B


   接二连三的失败并没有让赵运华失去斗志,反而更加激发他创业的决心


   2007年秋,看着满山遍野的柿子,赵运华又来了劲:从小就看父母用柿子做醋,能不能利用山洞做柿醋?一来解决了柿子的销路,二来还能增加乡亲们的收入。


   做柿子醋,赵运华面临的最主要难题还是规模化生产,因为太行山区的农家都是自己做柿子醋,秋天到山上采摘柿子,放到缸和坛里,发酵后做成柿子醋自用,量很少。


   大胆的赵运华把水泥、砖头拉到了山洞,开始建设发酵池和贮存池,决定大规模生产柿子醋。一边建设,一边收柿子,消息一传开,山洞前排起了长队,肩挑的,小车推的。赵运华原想收3万斤,哪知道收了4万斤后还有人送,听说是要做柿子醋,有人还愿意白给,赵运华又多收了3万斤。


   柿子有了,生产车间也建起来了,还得找到柿醋的生产技术,这时,赵运华听说辉县市原酿造厂的一个负责人懂技术,就找到他协商决定合作办厂。可当赵运华领着他到山洞实地考察后,这位负责人一出山洞就把原来两人签好的协议书撕了个粉碎:做柿醋没见过用水泥池做的,就是做成了,风味也难保证。


   这位负责人还说柿里的单宁分子会不停分解,醋里还会长出像海蜇一样的长絮,不能做成单纯的柿醋,都是先做粮食醋,再兑一点柿子醋,有5000斤柿子就足够了。这人的一番话把赵运华推到了崩溃边缘。


   靠传统经验这条路走不通,还得相信科学。赵运华来到河南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,找到了相关的专家,谁知他们早在多年前就把柿子醋酿造作为主攻课题,并成功解决了单宁分解的难题,这下,赵运华再一次看到成功的曙光。


   2007年11月19日,6000多斤柿子投进新发酵池,搅入麯种,经过固态、液态两次发酵,过淋过滤。12月15日,第一池柿子醋就做成了。酸度、色泽、气味与传统做法做出来的一模一样。在这山洞里,人们第一次听到了赵运华的笑声。


   创独 C


   对于赵运华来说,他独创的洞藏柿子醋,成了辉县市一张名片


   专家介绍,山洞开凿后,洞顶用石块拱砌,厚厚的山体是天然屏障,有水滴从石缝中渗出,洞内温度常年保持在15~20摄氏度之间,湿度适宜。酿醋最易招苍蝇,酿醋厂家都得采用最先进的设备来除蝇。而山洞里的温度较低,是苍蝇的生命禁区,根本不需要除蝇设备。无蝇无尘,温度和湿度平衡,最适宜发酵控温,这成就了洞藏柿子醋的独特风味。


   2011年3月,中科院地质和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、著名的洞穴学专家陈诗才教授前往辉县市万仙山景区考察黄龙洞、白龙洞的天锅地缸奇观。返程途中看到写着“中国第一洞藏柿子醋”的招牌,心生疑惑,好奇之下进洞察看。


   他听完赵运华介绍的情况后说,醋酸杆菌随气体流动,在岩石缝隙间繁殖,溶蚀着岩石,水滴落到池中能均衡补充矿物质。他拍着岩壁说,这样的碳酸钙岩对发酵十分有益。在接待室,陈诗才品尝了赵运华存放了四年的柿子醋后风趣地说:“不要说中国第一啦,要改成世界第一。”


   尽管有专家肯定,但不可避免会遭到质疑。2012年9月,新乡市举办了中小企业家培训班,在培训班上,赵运华作了发言,讲述了纯正洞藏柿子醋的生产及食用价值。从北大来授课的一个专家说:“我们做食品的要对人民负责,要对得起自己的良心。”并当着500多人的面质疑赵运华的洞藏柿子醋的品质。


   赵运华说:“咱是山里人,山里人不说假话,如果谁不信可现场参观。”第二天,专家一行参观后,就立即对赵运华表示歉意。


   2013年12月12日,中央电视台七套“致富经”栏目以《山洞里惊喜的财富》为题作了报道,洞藏柿子醋更是一夜成名,也让赵运华成了公众人物。


   赵运华说,现在洞藏柿子醋的年产量有600吨左右,现在按照订单,用不了几年就要达到3000吨,这样原材料就成了最大的问题,这就需要政府的支持和帮助。


   如今,57岁的赵运华望着家乡的大山有了更大的梦想,他想成立柿子种植合作社,再承包几个山头种柿子,做出样板田,让农民跟着自己种。每年再拿出10万元购买柿树苗,免费送给农民种植,让更多的农民不用出大山就能致富。


(编辑:admin)

辉县市九大聚仙农贸有限公司

地址:辉县市南村镇

电话:0373-6766005


豫公网安备 41078202000227号